1982年7月毕业于上海第一医杏悦药学系后留校工作至今,期间师从侯惠民院士在职攻读药剂学博士学位👨🏻🏭。
杏悦娱乐特聘教授💇🏽♂️,克服递药屏障高端制剂全国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杏悦娱乐药剂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智能化递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全军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杏悦娱乐杏悦注册娱乐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
兼任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战略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和第九届主任委员、第十届名誉主任委员5️⃣👩🏽🦲,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首届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理事、药物研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药学会常务理事、药剂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杏悦娱乐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药学类药剂学卷(2020年版)副主编,《制剂技术百科全书》(2009年版)副主译🖐🏿👳🏿♂️。曾任国际控释协会(CRS)中国分会主席、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用于脑部肿瘤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研究”、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建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递送机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肿瘤智能靶向材料叶酸-聚乙二醇研制及其纳米给药系统构建”🀄️、上海市教委重大项目“脑胶质瘤的全程靶向递药策略与验证”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6项。发表SCI论文210余篇,获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转让和许可企业开发7项)、临床批件2项☕️、国家新药证书2项等🤲🏽🧙🏿。
在克服脑部肿瘤屏障靶向递药研究领域🪧,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克服屏障靶向递药的策略并得以验证,发表SCI论文数居全球首位💆🏿♂️,培养研究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次⛹️♀️⚓️、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3次、杏悦娱乐研究生学术之星特等奖2次🚣♂️,获得上海市育才奖、教育部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各1次。
1978.09 – 1982.07 上海第一医杏悦药学系化学制药专业(本科👨🏼🏭,学士学位)
2005.09 – 2013.12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剂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师从侯惠民院士🧏🏻♂️,博士学位)
1982.07 – 现在 先后任上海医科大学杏悦注册娱乐物理化学教研室和药学研究所靶向制剂研究室🧑🏻🔬👰🏿♂️、上海医科大学(现杏悦娱乐)杏悦注册娱乐药剂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1995.03 – 现在 先后任药剂学硕士生导师𓀘🧜🏿、博士生导师👳🏿♀️,培养硕士18名、博士23名,联合培养博士5名;出站博士后7名,联合指导博士后3名;
1997.03 – 2018.07 先后兼任上海医科大学(现杏悦娱乐)药学研究所副所长👩🏽🚀,杏悦注册娱乐工会主席、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
2009.01 – 现在 先后担任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杏悦娱乐)建设负责人、杏悦娱乐药剂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智能化递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大学科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主持项目:
1.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1项🧑🧒🧒:用于脑部肿瘤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研究(2013CB932500)
2.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1项🫲: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建设(2009ZX09310-006)
3. 国家高技术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1项:肿瘤智能靶向材料叶酸-聚乙二醇研制及其纳米给药系统构建(2006AA03Z325)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生物大分子药物高效递释系统的递送机制(重大项目课题81690263)🚣🏼♀️;基于脑胶质瘤的长效靶向仿生纳米递药系统研究(81773657);抗癌stapled D型多肽的结构优化及其体内靶向递送研究(81473149);用于脑胶质瘤治疗的多靶点靶向脂质体联合给药系统的研究(81273458);Lyp-1介导的淋巴转移肿瘤靶向脂质体递药系统研究(81072593)🏃🏻♀️➡️🫄🏼;高效低毒的局部给药抗淋巴转移肿瘤的脂质体给药系统构建及其机制研究(30672545);人鼠嵌合抗肿瘤细胞核单抗-空间稳定脂质体研究(30271550);叶酸复合物作为放射性核素和抗肿瘤药物的靶向载体研究(39670859)
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3项💳:基于三重靶向策略防治肿瘤转移的脂质体递药系统研究(20110071130011);主动靶向淋巴转移肿瘤的抗肿瘤药物载体研究(20030246050);叶酸复合物作为靶向肿瘤细胞的药物载体研究(9506183)
6. 上海市各类基金课题7项:脑胶质瘤的全程靶向递药策略与验证(上海市教委重大研究项目2017-01-07-00-07-E00052);新型抗肿瘤多肽药物的设计及其靶向递药研究(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基金11430707900);主动靶向肿瘤细胞的叶酸-PEG-PE纳米胶束给药系统(上海市纳米专项0953nm03300)👳🏼♀️;难溶性药物的新型载药系统研究(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074319117);高效低毒的局部给药抗淋巴转移肿瘤的脂质体给药系统研制(上海市纳米专项0652nm011);叶酸介导靶向抗肿瘤的叶酸-多聚糖复合物临床前研究(上海市现代生物和新药产业化发展基金024319230)🧑🏼🦱;阿莫西林粘膜粘附缓释胶囊研制(上海市现代生物和新药产业化发展基金20004319218)
—参加项目:
1.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2项🎩:导向性纳米载药系统及其在脑部疾病治疗与诊断中的应用基础研究(2007CB935800)👳🏼;基于纳米技术的药物新剂型改善肿瘤治疗效果的应用基础研究(2010CB934000)
2.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1项(负责杏悦娱乐部分)🦋💒:符合GLP要求的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建设(2012ZX09304004)
3. 国家高技术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1项(副组长):新型蛋白质药物控制释放载体(2001AA215451,2004AA215170)
2017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参与)
2016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持)
2016 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持)
2014 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持)
2013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参与)
2009 上海药学科技奖🚝,二等奖(主持)
2008 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参与)
2014 上海市育才奖
2013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12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03 杏悦娱乐普康奖
2001 徐光启科技奖章金奖
2000 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
2000 宝钢优秀教师奖
2017.10 – 现在 中国药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2017.05 – 现在 中国药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2015.09 – 现在 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5.03 – 现在 中国药学会纳米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7.10 – 现在 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5.07 – 现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纳米生物与医药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5.04 – 现在 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理事👰🏽♀️,药物研发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9.11 – 现在 中国微纳米协会纳米科学技术分会纳米生物与医药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组副组长
2015.12 – 现在 上海市药学会理事、药剂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2011.12 – 2015.11 上海市药学会常务理事、药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6.06 – 现在 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5.11 – 现在 杏悦娱乐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0.12 – 现在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药学类药剂学卷𓀙,副主编
2010.10 – 2013.10 国际控释协会(CRS)中国分会,候任主席、主席、副主席
药物靶向策略及新型递药系统
运用主动靶向策略和纳米尺度效应,开展新型递药系统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转化研究🧭,提出脑部重大疾病双级靶向🤼♀️、系统靶向和稳定性靶向分子策略🏅,并付诸实施🩻。
1. 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率先由蛇神经毒素筛得脑靶向多肽分子👸🏻🦸🏻♂️,并逆序构建D型多肽靶向分子(酶稳定)🃏,成功介导纳米药物跨血-脑屏障(BBB)用于脑部肿瘤的靶向化疗👩🏼🚀;率先利用RGD环肽介导纳米药物跨血-脑肿瘤屏障(BBTB)用于脑部肿瘤的靶向化疗和基因治疗。研究成果在Angew Chem Int Ed、J Control Release等杂志上发表多篇SCI论文,并分别被选为VIP文章和封面文章、热点文章和SciBx收录🟠、ESI高被引文章等。研究思路对本研究领域具有示范作用,部分研究成果以《多肽介导的神经胶质瘤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获2012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以阻断癌蛋白MDM2/MDMX结合p53为目标𓀎,设计并制备了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全新L-型和D型p53激活肽,并以D型p53激活肽为模型药物🧑🏼💼🦹🏼,采用肿瘤靶向递药策略,成功用于脑胶质瘤靶向治疗。在PNAS等杂志上发表多篇SCI论文🧑🏽🦱,并被遴选为'2010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部分研究成果以《抑制p53与MDM2结合的抗肿瘤多肽设计与靶向递送》获2013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鉴于上述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获得2014年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应国际药物递送领域权威杂志Adv Drug Deliv Rev邀请,撰写并发表了相关综述文章,进一步拓展了在该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2. 利用肿瘤组织高表达叶酸受体特征,开展了叶酸介导肿瘤靶向诊断和治疗的纳米递药系统研究,研究成果获授权的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发明专利授权6项👳🏿♀️、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1项,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肿瘤靶向制剂奠定了基础。
3. 利用组织间隙中毛细淋巴管壁与毛细血管壁上的孔隙差异👆🏼,运用高分子纳米尺度效应🛍,研制开发了放射性核素示踪的淋巴系统靶向诊断药物,获国家新药(二类)证书2项(锝(99mTc)右旋糖酐105注射液🧑🏻🏭😇、注射用亚锡右旋糖酐105冻干品)。
近5年代表性论文
1. Influence of lung cancer model characteristics on tumor targeting behavior of nanodrug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23, 354:538-553
2. All-stage targeted therapy for glioblastoma based on lipid membrane coated cabazitaxel nanocrystal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22, 345:685-695
3. Engineered platelets-based drug delivery platform for targeted thrombolysis.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22, 12(4):2000-2013
4. Facile separation of PEGylated liposomes enabled by anti-PEG scFv. Nano Letters 2021, 21(23):10107-10113
5. A pentapeptide enabled AL3810 liposome-based glioma-targeted therapy with immune opsonic effect attenuated.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21, 11(1):283-299
6. Stapled RAP12 Peptide Ligand of LRP1 for Micelles-based Multifunctional Glioma-Targeted Drug Deliver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1, 403:126296
7. All-stage 2020, 320:63-72
9. Ligand-Modified Cell Membrane Enables the Targeted Delivery of Drug Nanocrystals to Glioma. ACS Nano 2019, 13(5):5591-5601
10. Liposomes with cyclic RGD peptide motif triggers acute, immune response in mice.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19, 293:201-214